为激发消防等安全岗位人员的工作热情,上海化工区首届“消防工匠精神奖”评选表彰活动自9月开展,通过基层推荐、优中选优,围绕参评人员消防岗位工作年限、消防工作经历、参与的重大消防活动、灭火救援、在应急救援和消防安全工作中所作的突出贡献以及所获荣誉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最终评选出来自3类岗位共6名园区“消防工匠精神奖”授予人员,旨在大力弘扬优秀消防工作者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园区安全保驾护航。
(资料图片)
42岁的上海化学工业区北河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赵西传,是化工区消防救援支队唯一一位二级消防长。
为了练就过硬的本领,负责战训的他率先垂范,严格管理,带领队员在“8米金属拉梯”项目比赛中获得了全总队第一名,在“枪炮协同”项目比赛中获得了全总队第六名。
以下是他的自述:▲视频:“消防工匠”赵西传
作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我们守护的是整个化工区,是最后一道防线。当我们出动的时候,意味着险情已经发生。我们没有退路,只有打赢一条路。
大家好,我是上海化学工业区北河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赵西传,今年42岁,大家都喜欢喊我“老赵”。
我是1999年12月加入上海消防的。我一直跟年轻的队友开玩笑说,北河站原来叫化一中队,修车地槽木板的油漆就是我刷的,一直用到现在,已经用了快20年了。
玩笑归玩笑,我是负责战训的,他们都知道我很严,眼睛里揉不得沙子。
我不是要为难大家,因为我们是消防员,守护的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当我们出动的时候,意味着险情已经发生。我们没有退路,只有打赢一条路。
当消防员23年来,我也经历过生死。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体能和训练多么重要。
2008年7月,奉贤一家塑料包装厂发生大火,窗户上的钢筋都烧红了。当时,我是抢险班班长,带着兄弟们冲在里面灭火。为了更好地打击火势,当时要架梯子爬到旁边一幢房子的房顶出水枪,我刚爬了两步,一根50米长的主梁轰地就塌了,就塌在我们旁边。直到现在回想起来,我的汗毛都会竖起来。
2011年9月8日,赛科乙烯管线火灾事故,我们整个站的玻璃都在抖,还没等接到报警,我们车子就出去了。我们到场后,立即按预案铺水带,设置移动炮。结果,刚铺好水带,流淌火就出来了,我赶紧再把水带往回拉。火场的瞬息万变就是那么快。
因为这些火场的经历,我一直跟队员们说,到了火场,你跑都跑不动,怎么救人,怎么灭火?
刚刚过去的非凡十年,尤其是2018年改革转制以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组建实现了消防救援队伍从“救火郎”到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的职能转变,开启了消防救援的职业化、专业化之路。
为了练就专业精准的过硬本领,今年,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的战训考核一共有83个实战科目,不像以前是指定科目考核,今年是在83个科目中随机抽考。
这太考验人了,首先你不能偏科,其次还要争优。即便如此,我要求我们站每个人考核都要达标,而且80%要达到优秀。
为达到这个目标,我就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给大家分解得清清楚楚,然后盯着每一个人努力训练。
最终,我们在“8米金属拉梯”项目比赛中拿了全总队第一名,“枪炮协同”项目拿了全总队第六名。
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无论做什么,我都期望能做到最好。
为了提高大家健身的科学性,我专门考了健身教练;为了更好地跟比我小十几岁的队员们沟通,我特地考了心理咨询师。
利用周末和晚上的业余时间,我努力自学,通过成人高考,考上了大专、本科,学习行政管理。
如今,我不仅考上了技师,还成了支队唯一一个二级消防长。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每一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名“追求卓越”的工匠。